服务热线:029-87580080 欢迎访问陕西省周易研究会官方网站!
易医养生

坐禅的调息

发布时间:2023-06-20 23:12:25

养生呼吸的科学方法

呼吸与人类身体机能关系重大。目前养生科学中使用的呼吸方法主要有两种:腹式呼吸与逆呼吸。

常人的呼吸,大多不能完全发挥肺部的张缩功能,一般都是用肺的上部,下部几乎用不着。因此,肺部不能完全发挥其吐出二氧化碳、吸人氧气的作用。而腹式呼吸要求一呼一吸都必须达到下腹部。吸气时空气进人肺部,充满每一个肺泡,肺底部舒张开来,压迫胸部横膈膜,使胸部空而松,腹部外凸:呼气时腹部收缩,横膈膜向上压迫肺部,使肺底部浊气全部排出体外。这样,肺部就被充分利用,提升了呼吸质量。

那么,腹式呼吸如何调节呢?

呼气时,脐下腹部收缩,横膈膜向上运动,胸内空间变得紧、窄,肺底浊气就会被挤出。吸气时,慢慢吸人新鲜空气,横膈膜向下运动,腹部外凸。呼气和吸气,要渐渐深而且长,每次都要达到下腹,使得腹部紧张、充实。有人主张吸气送人下腹后,应停留几秒,称之为“停息”。呼吸渐渐轻细,出人声音慢慢变小,反复练习,就连自己都察觉不到,好像没有呼吸的状态一一样。当达到这种状态时,则感觉不到呼气,也感觉不到吸气,虽然有呼吸器官,好像已没用了,气息仿佛从全身的毛孔出人。这种程度,就达到腹式呼吸调息的最高境界。

再来看看逆呼吸。

逆呼吸也主张“呼吸要深、要细,要达到腹部”;但是,在这种呼吸方法中,腹部的张缩则完全相反,所以被称为“逆呼吸”。具体方法是:呼气应缓慢、绵长,脐下腹部膨胀,使腹部饱满而坚挺。脐下的气是满的,胸部则空面松,横膈膜处于松弛状态。吸气应深、绵长,空气胀满后,胸部自然膨胀,此时脐下的腹部应收缩。肺部充满空气,下压,腹部收缩,上抵,此时,横膈膜上下受压。胸部膨胀时,腹部虽处于收缩状态,但并非空虚。无论吸气、呼气,重心都应时刻安定在脐下,使腹部充实。呼气、吸气,都应静、细,以静坐时自己也听不到声音为准。

无论腹式呼吸还是逆呼吸、共目的都自于使横隔顺运动。而逆呼吸是人为使腹部张缩,反自然规则而行,使横膈膜张弛程度更大,更容易运动。无论怎么呼吸,共同点都在于让呼吸深细绵长,这在佛教的《小止观》中总结为4个字:“不湿不滑”、“令息微微然”,这样,“息调则众患不生,其心易定”。

为何深细绵长的呼吸能达到“众患不生”?科学上也有解释。通常,横隔膜是不太活动的,所以通过自主运动让它动起来,横隔膜收缩时,胸腔会扩大,松弛时,胸腔会缩小。胸腔空间的变化,会有两种影响: 

第一、胸腔扩大时,肺部舒张,新鲜空气进入得多:胸腔缩小时,会压迫肺部使更多的浊气排出,客观上促进了肺部的气体交换质量。人体大约有3亿个肺泡,如果是浅、短的呼吸,很多肺泡并未发挥作用,肺泡长期得不到锻炼,肺部功能会下降。

第二、胸腔的变化会作用到腹腔,对腹腔的内脏进行物理性“按摩”。同时,腹腔中的体积变化会形成压力,压迫静脉血快速返回心脏,提高腹部内脏血液循环的质量。

此外,现代医学发现,深长呼吸还有以下健康功效:会使自律神经的集合体一太阳神经丛等活性化,腹部大动脉、小动脉会大量输送氧和葡萄糖,有助于治疗神经丛功能衰弱诸症,如神经衰弱、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等。会促进促进胰岛素恢复正常分泌水平,可帮助糖尿病患者血糖值降低。另外,对肝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。

对老年人来说,深长呼吸有非常重要的保健作用。老年人面临不同程度的明器功能减退,肺话量会减河50—60%,心脏博击量成到正常人的50%左右,肾功能大约下降50%左右,深长呼吸的增氧作用会延续,增长寿命。

另外,有利于情绪稳定。很多人都说发怒前深呼吸儿次即可缓解,这是因深长呼吸可产生复杂的生理神经反射机制。

坐神倡导的呼吸法则

以上所说的呼吸,都是从现代医学科学的角度来认识的,面在佛教文化中,对呼吸与生理健康的关系,还有自己的认识体系。

佛教将呼吸分为风、嘴、气,息4相: 

风相:鼻中出人之息有声音:

喘相:息量无声,但呼吸结滞不畅:

气相:息虽无声也很通畅,但呼吸所出人的气息不细微:

息相:呼吸不但无声、出人通畅,且气息很微细绵长,若有若无,不易被察觉。

在这4种呼吸中,前3种都不协调,佛教称之为“不调相”,“息相”则被称为“调相”。南北朝时的天台智频大师说,“守风则散,守喘则结,守气则劳,守息即定”。也就是说,风相、喘相、气相均为影响坐禅、妨碍人定的;而“息相”不仅有助于人定、伏灭烦恼、发显般若智慧,还能使精神愉悦、身康、祛除疾病。所以,所谓坐禅的“调息”,就是要将呼吸调整到“息相”状态。

那么,如何调整呢?有两种方法:一是数息,二是随息。

数息就是数呼吸,一般从1数到10,只数出息不数入息。但有人认为不可一概而论,爱睡觉的人适宣数出息,而心比较散乱。想多的人则要数入息。这在神定里叫“数息观”

等呼吸地来越做细时,自然款转应随息。“随息现” 。就是用意念看住出息和人题,把意念和呼吸结合在起,这就进人呼吸的调和相一一息相。这时,心突然空得明净。安稳,仿佛整个宇宙都能透视一般,这就是坐神进人“止”的阶段。

数息。随息不仅是调息方法,也是佛家两心人止“6妙门”的组成部分。当呼吸调整好以后,就可以调心。

静坐调息的祛病法:

六字诀疗法

6字诀疗法是以“吹、呼、嘻、呵、嘘、嘶”6字呼吸法组成的保健疗法。天台智颤大师曾损文记载,说6字气诀可对治五脏病:“心配属呵肾属吹,脾呼肺嘶圣皆知。肝脏热来嘘字至,三焦雍处但言嘻。”而发展到明清时,六字气诀却成为广泛流行的健身法,比如明代冷谦《修龄要指》中就记载了一首《四季却病歌》:

春嘘明目木扶肝,夏至呵心火自闲。

秋嘶定收金肺润,肾吹惟要坎中安。

三焦嘻却除烦热,四季长呼牌化餐。

切忌出声闻口耳,其功尤胜保神丹。

对比可见,《四季却病歌》就是“6字气诀”,这说明,这套呼吸法不仅是佛教佛医学的功法,而且演变为民间的养生保健法,至少在明代就广为流行。

到清代,养生大家徐文强在他著名的《寿世传真》里,又总结出一个歌诀:

嘘属肝今外主目,赤翳昏蒙泪如哭。

只因肝火上来攻,嘘而治之效最速。

呵属心兮外主舌,口中干苦心烦热。

量疾深浅以呵之,喉舌口疮并消灭。

四属肺今外皮毛,伤风咳嗽痰如胶。

鼻中流涕兼寒热,以四治之医不劳。

吹属肾兮外主耳,腰膝酸疼阳道瘙。

微微吐气以吹之,不用求方需药理。

呼属牌兮主中土,胸膛气胀腹如鼓。

四肢滞闷肠泻多,呼而治之复如故。

嘻属三焦治整塞,三焦通畅除积热。

但须六次以嘻之,此效常行容易得。

简单说,6字气诀疗法是通过每种呼吸法的特定吐字口型,相应调整某一脏腑机能,从而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。

嘘字诀:坐或立式,怒目瞪眼,按念“嘘”字的口型吐气,以鼻吸气时眼微开、口轻闭。对治肝脏热邪、目赤多泪等。

嘶字诀:立式,双手擎起,按念“嘶”字的口型吐气,吸气时手放下。对治肺部疾病、咳嗽、痰阻上焦、寒热烦渴等。

呵字诀:两脚放开,两手十指定叉举过头顶,按念“呵”字的口型吐气。慢气时手放松。对治心肝疾病、口腔质痛、口苦、心烦等。

吹字决:坐式,两手抱膝,按念“吹”字的口型吐气,吸气时松手。对治肾脏疾病”腰膝酸疼,体弱阳痿。耳鸣等。

呼字快:重成立式。撮口,按念“呼”字的口型吐气,呼气时口轻闭。对治牌脏疾病,病度气账、痰阻牌胃等。

嘻字读:卧式,按念“嘻”字的口型吐气,吸气时口轻闭。对治三焦疾病。具有助消化、通便等功能。

念这6个字时,一呼一吸为一次。单用某字读时每字快24-36次,6字快依次同时用时每字快6次。同时,只动嘴吐气面不出声,要做到轻柔规慢,感觉仿佛有很柔和的气缓慢地流过舌头和牙齿:所念的字虽很轻柔,心中却全神贯注。字字分明,且心里放松。

佛教养生认为,这6个字奥妙无穷,不仅可对治五脏疾病,还可治疗身体机能的失调,如身体感觉到冷时练“吹~字诀、感觉热时练"呼”字诀、关节疼痛时用“嘻”字诀,疲劳乏力用“嘶”字诀、“嘘”字决教痰、“呵”字诀除烦。

心念与呼吸的结合

“12息”治病法

呼吸是人体最平常的生理话动,如运用得当,可以治病。佛教医学中有种“12息治病法”。即通过心中观想来配合呼吸运动,用以治病。客观地说,这是种心理治病法,在佛教中称“作意”。简要说,就是在一呼吸间根据身体情况,做出种种观想,分12种气息:上息、下息、满息、焦息、增长息、灭坏息、暖息,冷息、冲息、持息、和息、补息。

上息:如患有沉滞向下的独病,如凝脚肿痛,妇女带下等,可吸时,心中要观想气息轻面上升。

下息:如患有虚浮之病,如哮喘、气短等,呼吸心中现想气息深而下降。

满息:如患有枯瘠之病,如久病消瘦、疲乏无力,呼吸时心中现想气息充满全身,增长力量。

焦息:如患有顾肿之病。如水肿、浮肿等,呼吸时心中观想气息焦灼其体。

增长息:如身体瘦弱、气血不足,呼吸时心中观想气息可增长气血。

灭坏息:如虚胖、肥满,呼吸时心中观想气息可天坏机体。暖息:如体质偏寒,呼吸时心中观想气息出人、身中如火炽般温暖。

冷息:如体质偏热,呼吸时心中观想气息出人时身体清凉。

冲息:如感到内脏壅塞不通,呼吸时心中观想气息的力量能打通壅塞。

持息:如感到肢体战栗不宁,呼吸时心中观想气息的力量能使之镇定。

和息:如感到身心不调、烦躁不安,呼吸时心中观想气息出人绵绵,可帮助身心调和。

补息:如体质较差、气血衰弱,呼吸时心中观想气息具有补养作用。

佛教认为,12息治病法可有效利用呼吸达到祛病的目的。但还是要强调,这是种心中意念法,是种心理暗示方法。